从草木葱茏、湖水荡漾的勐梭龙潭,到出门见绿、景色宜人的口袋公园;从不断增绿的宜居城市,到“颜值”提升的美丽乡村……
近年来,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,紧紧围绕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,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,环境质量的改善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大山里的美丽村寨。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水更清
穿上红马甲、提上水质监测箱,每个月,西盟县中心水文站站长、水文河长自建雄都要和同事到特定区域进行河水取样监测。“开展河长制以前,这条河垃圾、杂草丛生,如今都变好了。”自建雄口中的河是西盟县勐梭镇勐梭河左一支流。过去,由于环境不好,污水乱排,时时发出异味的河道也曾是周边群众不愿接近的地方。
伴随着河(湖)长制工作的深入推进,西盟县形成了“党政领导、河长主导、流域统筹、部门联动、系统治理、齐抓共管”的河长制工作格局,推动河(湖)长制“有名”到“有实”,开展河湖“清四乱”、河道采砂清理整治等16个专项整治工作,积极推进县域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让西盟县的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“幸福河”。
“现在变化大了,有车把垃圾拉到垃圾处理厂,河道变宽了,水也清了,两岸也种了些花草,每天下午我们都会到河岸边上散步游玩。”勐梭村二组村民岩罕相说。
据悉,西盟县共有地表河流2个监测断面,2020年至2022年水质月监测指标均达到Ⅱ类标准限值,入河排污口水功能区南康河二级水电站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指标达到Ⅲ类标准限值,县级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指标均达到Ⅱ类标准限值。
抬头绿意盎然,低头清水潺潺。西盟县还扎实推进绿美河湖建设工作,从全县范围内择优选取条件较好的水库、河道,先行打造成一批有亮点、可推广、可复制的示范点,依托已完成的水利工程、河道治理等项目为基础,融合绿美设计内容,将河湖周边环境提升,实现了河湖“应绿尽绿、应美尽美”。其中,勐梭龙潭水利风景区入选云南省2022年度绿美河湖标杆典型对象名单。
勐梭龙潭。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土更净
“旱厕改水厕、污水变清水”“改善环境有机制、垃圾清运有出路”……随着污水管网改造、人畜分离、厕所改造等项目的深入实施,如今走进西盟县的乡村里,再也见不到往日污水横流、垃圾遍地、农村“脏乱差”等现象,呈现出一派悠闲舒适的景象,绘就了一幅幅生动、温暖、和谐的美丽乡村画面。
“过去我们的厕所是旱厕,太脏不卫生,用起来也不方便。现在的厕所是水冲式的,污水都是统一流到排污管里面,所以寨子现在很干净。”西盟县中课镇永不落村一组的村民艾门说。
为狠抓净土保卫战重点工作,西盟县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。截至目前,全县281个自然村中已有113个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,实施比例达40.21%。同时,积极落实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计划,全面推进涉重金属行业企业环境风险防控,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,推广绿色防控集成技术,规模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%。
根据普洱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,西盟县土壤污染等级为安全,污染水平为清洁,全县无疑似污染地块。
永广村的污水处理设备。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天更蓝
西盟县认真分析研判全县大气环境污染因子,强化扬尘专项整治,严防秸秆垃圾露天焚烧,持续推进企业污染物排放管控,严格管控餐饮油烟、强化烟花爆竹燃放管控;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,加强城市综合管理,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,确保全县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以上。
2020年至2022年,西盟县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均保持在98%以上,2022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一。
口袋公园。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城更美
盛夏时节,西盟县东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口袋公园内,朵朵睡莲盛放,映照在碧波的池间,绿影浮动。
“这园子好呀!不仅让我们城市更加美丽,也让我们市民有了休闲的好去处。特别是晚饭后,来这里散步、遛娃的人特别多。”市民陈进特说。
位于勐梭河左一支流旁的西盟县东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片区,过去属于城乡接合部,因基础设施落后、环境差,成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一道“暗疮”。为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,提升辖区居住环境和城市品位,西盟县充分利用城市边角料、微空间,以“增绿提质”为主线,围因地制宜开展绿美建设,扩大城市绿色空间,利用空闲地、废弃地、边角地等,拆墙透绿、拆违建绿、见缝植绿、裸土覆绿、留白增绿,见缝插“绿”建“美”,为居民提供健身、休憩、游玩的好去处。
西盟县城。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山更青
“现在群众的护林意识不断提高,乱砍滥伐的现象越来越少,许多老百姓上山看见有人乱砍滥伐还会积极主动地举报。”已经当了20年护林员的勐梭镇里拉村二组的扎袜介绍,如今的森林里,早已听不见伐木的油锯声和号子声,营林、造林、护林成了茫茫林海的“主旋律”。
“每年的防火高峰期,我们都会加强对各个管护责任区的巡护,对进山的路口严防死守。”西盟县林业和草原局防火股负责人岩改说。
近年来,西盟县紧紧围绕“生态立县、绿色发展”战略,一方面守护好森林,认真开展森林防火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、天然林停伐、生态公益林补偿实施等工作,另一方面则不断营林造林。“为推动全县林产业高质量发展,西盟县扎实推进林产业原料基地建设,科学编制发展规划,力争实现2027年后全县建成稳定速生丰产林基地10万亩。”西盟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岩忠说。
护林员巡山。艾嘎摄
通过不懈的努力,全县的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65.25%提高到现在的74.11%,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,成了西盟县最大的自然财富和经济财富,蜜蜂、肉牛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,林业产业“绿”了土地,富了农户,绘就出一幅“生态美、百姓富”的生动画卷。
只此青绿,绘就生态文明发展底色。西盟县还全力推进问题整改,在7次各级环保督察检查中,共反馈问题194项,西盟县现已完成整改188项,完成整改率为96.91%,整改达时序进度要求6项,占3.09%。
如今的西盟,一幅山更青、水更绿、天更蓝、地更净、城更美的生态美好新画卷徐徐展开。西盟县获得“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”荣誉称号,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、首批云南省“美丽县城”、省级园林县城,西盟佤部落成为普洱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。
标签: